面對天災與戰爭的準備指南

在天災與戰爭等突發狀況下,充分的準備與正確的應對措施能顯著提升生存機會與安全性。

因應近日天災以及共機擾台等緊張局勢,小編整理國內外災防單位資訊,整理出實用指南,提供戰術裝備使用者與一般民眾參考。

📌 這篇文章你將會學到什麼?

  1. 如何從戰術角度準備災難應變裝備
    不只是民用急難包,我們也告訴你哪些戰術裝備在災難中能派上用場,讓準備更全面、執行更有效率。
  2. 急救包的組成邏輯與更新原則
    透過消防署與 FEMA 建議,了解急救包該怎麼打包、多久更新一次、什麼東西最容易被忽略。
  3. 如何最快找到避難所
    實際操作內政部警政署防空避難疏散查詢系統,學會不靠推播通知也能自主找出離你最近、最安全的避難點。

 

災難與戰爭時期的救護與避難

 

災難發生的瞬間,我們需要的不是複雜的戰術,而是一個明確的行動指令。

冷靜判斷並立即反應是許多單位如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指導原則,當災害發生時:

 

  • 若身處建築物內:請立即躲入堅固家具下方或靠近內牆角落,並遠離窗戶與懸掛物。
  • 若身處戶外:應立刻遠離建築物、電線桿與大型懸吊結構,蹲下並雙手保護頭部與後頸。
     

這類行動看似簡單,卻是根據災防單位大量統計資料歸納出的生存法則。

但一個人能自救,並不代表整體能安全。在災害與戰爭當下,維持群體的互助機能與秩序很重要。引用黑熊學院曾引用烏克蘭戰爭中的案例,一間麵包店在戰火中仍穩定營業六小時,就是因為民生秩序不亂,軍隊就能專心作戰,而不是疲於奔命回防社區。

我們不是每個人都是軍人,但每個人都能扮演「秩序的節點」——災難當下能否維持基本合作與行動效率,正是判斷這個社區是否具備防災韌性的核心。

 

急救包應包含哪些物資?實用為先、模組為佳

 

不論是天然災害或戰爭狀況下,一個準備妥當的急救包,就是你與混亂環境之間最堅實的保護傘。

根據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(FEMA)與台灣消防署建議,一般家庭與個人應準備以下急救與避難用品:

  • 基礎醫療用品:包含止血帶、彈性繃帶、紗布、透氣膠帶、三角巾、無菌手套、酒精棉片與剪刀等(來源:黑熊學院戰時急救課程)。
  • 個人處方藥物:如有慢性病,務必準備三日份以上藥量,並附上藥袋影本備查。
  • 工具與照明:如多功能工具刀、手電筒(建議戰術型具閃爍模式)與口哨,必要時可協助救援定位。
  • 模組化收納系統:將急救用品依照「止血模組」「創傷模組」「常用藥模組」分類收納,有助於在低光或壓力下快速使用。

 

不論是天然災害或戰爭狀況下,一個準備妥當的急救包,就是你與混亂環境之間最堅實的保護傘。  根據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(FEMA)與台灣消防署建議,一般家庭與個人應準備以下急救與避難用品:  基礎醫療用品:包含止血帶、彈性繃帶、紗布、透氣膠帶、三角巾、無菌手套、酒精棉片與剪刀等(來源:黑熊學院戰時急救課程)。  個人處方藥物:如有慢性病,務必準備三日份以上藥量,並附上藥袋影本備查。  工具與照明:如多功能工具刀、手電筒(建議戰術型具閃爍模式)與口哨,必要時可協助救援定位。  模組化收納系統:將急救用品依照「止血模組」「創傷模組」「常用藥模組」分類收納,有助於在低光或壓力下快速使用。

如使用戰術背心或醫療包,可利用外部MOLLE系統或魔鬼氈模組,分區配置,提升攜行效率。

其他應該要同時攜帶的急救用品如:

 

  • 飲水與食物:至少三天份量的瓶裝水、能量棒、罐頭食品。
  • 保暖物品:毛毯、禦寒衣物、簡便睡袋。
  • 通訊設備:簡易收音機、電池。
  • 文件現金:身份證件影本與備用現金。
  • 其他工具:哨子、瑞士刀、多功能工具、行動電源、雨衣等。


每半年檢查一次備品,確保物資更新且可即時使用。

資料來源:FEMA內政部消防署

 

閱讀推薦:【災難前訓練】訓練用止血帶該怎麼選?選錯訓練效果差很多!

 

戰術裝備在災難中的應用

許多戰術裝備原為軍警用途,但其實也非常適合應用於天災、停電與避難情境中:

  • 戰術背包:模組化、多隔層設計,方便組織避難裝備與快速取用。
  • 多功能工具:小型刀具、鉗子可應急開罐、修繕、切割。
  • 高亮度手電筒:具閃光功能的戰術燈具可作為夜間照明與求援信號。
  • 手套與護目鏡:提供基本工事與碎片環境中的手眼防護。
許多戰術裝備原為軍警用途,但其實也非常適合應用於天災、停電與避難情境中:  戰術背包:模組化、多隔層設計,方便組織避難裝備與快速取用。  多功能工具:小型刀具、鉗子可應急開罐、修繕、切割。  高亮度手電筒:具閃光功能的戰術燈具可作為夜間照明與求援信號。  手套與護目鏡:提供基本工事與碎片環境中的手眼防護。
許多戰術裝備原為軍警用途,但其實也非常適合應用於天災、停電與避難情境中:  戰術背包:模組化、多隔層設計,方便組織避難裝備與快速取用。  多功能工具:小型刀具、鉗子可應急開罐、修繕、切割。  高亮度手電筒:具閃光功能的戰術燈具可作為夜間照明與求援信號。  手套與護目鏡:提供基本工事與碎片環境中的手眼防護。
許多戰術裝備原為軍警用途,但其實也非常適合應用於天災、停電與避難情境中:  戰術背包:模組化、多隔層設計,方便組織避難裝備與快速取用。  多功能工具:小型刀具、鉗子可應急開罐、修繕、切割。  高亮度手電筒:具閃光功能的戰術燈具可作為夜間照明與求援信號。  手套與護目鏡:提供基本工事與碎片環境中的手眼防護。


國防部國防手冊清楚指出,具備基礎求生與自救工具,是現代民防能力的必要條件。

資料來源:國防部全民國防手冊

如何找到避難場所?

 

根據內政部警政署與民防體系規範,可以多利用以下方式快速查詢鄰近避難處所:

  • 前往防空疏散避難專區網站,輸入所在區域查詢避難所位置與容量資訊。
  • 下載「警政服務APP」,查詢與導航至最近的避難地點。
  • 熟記鄰近的學校、地下停車場、公有建築等指定避難所。


多數戰術背包與個人裝備可預先整理好緊急物資,並固定於常用位置,遇災時能快速行動。

 

根據內政部警政署與民防體系規範,可以多利用以下方式快速查詢鄰近避難處所:  前往防空疏散避難專區網站,輸入所在區域查詢避難所位置與容量資訊。  下載「警政服務APP」,查詢與導航至最近的避難地點。  熟記鄰近的學校、地下停車場、公有建築等指定避難所。   多數戰術背包與個人裝備可預先整理好緊急物資,並固定於常用位置,遇災時能快速行動。

資料來源:內政部警政署防空疏散避難專區內政部警政署

 

我們或許無法選擇天災或戰爭是否發生,但我們能選擇如何面對它。

 

透過日常的準備——像是一個配置完整的急救包、一個你清楚如何行動的災難劇本、一雙能在黑暗中照明的戰術燈,我們不只是保護自己,更是成為穩定社區的節點。

不驚慌、不倉皇,而是有系統地行動、互助與等待協助。這樣的行為,就是現代民防的具體體現。

從你背上的戰術包,到家門口的避難所資訊,每個選擇,都是戰術。

 

「從個人準備開始,讓民防變成一件自然的事。」

 

延伸閱讀:IFAK 醫療包介紹,戶外急救的選擇推薦

延伸閱讀:DD1380 傷票如何使用,清晰紀錄掌握病患生存機率

延伸閱讀:擔心水袋發霉?長班?夏日你一定要知道的水袋清潔技巧!